在肯尼亚的遇见
在肯尼亚探索动物保护
学习和了解肯尼亚自身的发展
2020年1月5日
厚德书院特色ELP体验式学习课程
肯尼亚行程的师生们
带着好奇 带着问题
踏上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同学们带着沉甸甸的思考与想法回来

李雨凌同学与肯尼亚当地学生
“太阳所能照到的地方
都是我们的国土”
这里是非洲 是肯尼亚

我带着虔诚的心,踏上非洲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里
是人类起源的地方
上演着物竞天择
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热情


在来肯尼亚之前,我只知道肯尼亚是东非的一个国家,我自然而然地将对非洲的刻板印象代入进了肯尼亚:贫穷、落后、不文明……
但在这次旅行之后,我却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是一个美丽迷人的国家。在这里,天空湛蓝,白云朵朵,人与动物和谐相处。

这是一个努力发展的国家。一路上,我们看到了许多正在修建的基础设施,在学校里,我们看到了许多渴望学习的孩子。
这是一个热情好客的国家。我们一路上路过了许多村庄,当我向窗外望去时,可以看见人们亲切地向我们打招呼。

一路上的所见所闻,使得我对中非关系以及自然保护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受。
中非关系
在从纳库鲁前往马萨马拉的路上,我们大部分时间都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车子很晃很颠。

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老家,路也是这样的崎岖不平,但中国政府实施了「路路通」计划,几年后我的老家便铺起了水泥路。
而在肯尼亚,在我们走的路的旁边,也是正在修的水泥路。
根据我们去的肯尼亚的中资企业中国武夷的工作人员说,这些路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修的。
在technical university里的教授跟我们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到肯尼亚投资,中国帮助肯尼亚修筑了许多道路、铁路,肯尼亚许多大学的实验器材都是从中国引进的,中国和肯尼亚一直有大学交换项目,中国的互惠政策给肯尼亚更多在华投资的机会……
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蒙内铁路)是肯尼亚自独立以来第一条铁路,是肯尼亚独立以来的最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一条完全「中国制造」的铁路。铁路自2017年5月31日通车后,对肯尼亚交通运输、经济发展起到极大促进作用。

如今,货物上午在蒙巴萨装车,下午就能运抵内罗毕,物流成本可降低10%—40%,同时也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原来十几个小时的路程,现在仅需5个小时。
街角的中国商店、街头熟悉的标志让我对中国在肯尼亚的影响力有更深的理解。

当我在当地一所高中问那里的女孩:“你们都想去哪里读大学?”
出乎我的意料,她们的回答并没有五花八门,全部都跟我说“中国”。
在那一刻,我真正明白了之前教授跟我们讲的中国在肯尼亚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肯尼亚中国制造的基础设施、互利互惠的政策,不仅仅体现在内罗毕许多的中国餐厅、中国面孔,也体现在肯尼亚学生对中国的深深向往。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已经成为全球潮流,中国也在积极地响应这一倡议,不断地帮助其他国家,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彰显大国风范。
自然保护
纳库鲁国家公园和马塞马拉国家公园美不胜收。在safari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大自然,用相机记录它的美。

帧帧都是画,但在这后面我看到的是无数被猎人杀死的大象犀牛,是被车活生生碾死的狒狒,是身上套了轮胎的水牛……

纳库鲁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告诉我们,每天由当地居民产生的垃圾与废水,从上游漂到下游,导致许多生物的栖息地被破坏,管理人员不得不动用许多钱去清理。
专家称长江白鲟灭绝的原因是长江无鱼

澳大利亚的山火或使多种动植物灭绝

人类对于动植物的伤害不仅仅是猎杀,人们的乱扔垃圾,人们的过度捕鱼,人们的肆意纵火,这些行为都会影响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甚至可能导致物种的灭绝。
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话: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大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其实长江白鲟的灭绝、澳大利亚的山火、肯尼亚无数动物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些事情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其实灾难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此时此刻上演,也许只是某一个不环保的行为,一个不节制的行为,一个不道德的行为,都会导致灾难。
我们通过纳库鲁国家公园的管理人员得知,他们现在为了动物安全正在采取行动。他们在园区内装了摄像头,并且派人去密切关注一些动物,同时他们也在社区内的学校宣传有关自然保护的知识,以此来唤起更多人保护动物的意识。
哪怕此时此刻仍有动物因人类的欲望而死去,哪怕此时此刻地球仍在慢慢变暖,哪怕此时此刻仍有物种正走入灭绝,但“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进来的地方”。

我相信只要人们能够意识到我们此时正在面临的这场灾难,并且采取行动,召集更多的人一起来保护环境,点点光亮一定可以汇成一片汪洋,万千生灵最终能在地球上和谐相处。
我愿意再次来到非洲,来到肯尼亚,聆听这片土地的心跳,感受这片土地蓬勃的生命力,获得来自这片的馈赠。
——李雨凌

探访肯尼亚
——我的环保日记
袁噜噜同学此文已在南方日报发表
